孩子牙齿不齐,抓住这个矫正黄金期
孩子牙齿的发育会从在妈妈子宫内的第6周就开始,出生后6个月左右会萌出第一颗乳牙,到12岁左右乳恒牙替换完毕并建立正常咬合为止,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在这一时期,牙齿及颌面部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牙齿能否排列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常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近年来,儿童牙颌畸形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直接影响着儿童颌面部、口腔机能性障碍,并可能继发多种美学缺陷功能障碍,影响容貌外观,病情严重的还会对全身造成损害,甚至会影响儿童以后的成长发育,造成精神心理异常。
所以孩子牙齿不齐、错颌畸形一定要在适当的时期进行牙齿矫正也就是“正畸治疗”。
很多家长对于牙齿矫正一直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要等到孩子乳牙全部替换成恒牙以后才能开始矫正。其实对于很多牙齿排列和咬合的问题,早期矫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期矫治是指在儿童早期生长发育阶段,一般指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及之前,对已表现出来的牙颌畸形、畸形趋势及可导致牙颌畸形的病因进行预防、阻断和治疗。
早期矫治的意义:
1.及时纠正孩子的口腔不良习惯;
2.充分利用孩子的生长潜能和替牙列的生长间隙,调整颌骨的生长平衡及牙弓的发育,减少其他口颌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三到十二岁是孩子颌面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期间会经历乳牙期、混合牙列期、恒牙期,利用这一时期颌骨生长发育的潜力进行正确和适当的治疗,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忽略了三到十二岁这个早期矫正的黄金时期。
牙颌发育畸形的原因?
1.遗传因素
来源于种族演化和双亲遗传两方面。部分错颌畸形有家族遗传性,家长的牙颌畸形可遗传给子女。
2.后天环境因素
牙外伤,龋病,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等牙体组织疾病,导致乳牙过早缺损或缺失,破坏牙列完整性,从而使得缺牙间隙丢失,后续恒牙无法正常萌出,牙齿排列紊乱。
口腔不良习惯,孩子在发育过程中出现持续性地咬唇,吐舌,吮指,张口呼吸,磨牙等不良习惯,都会导致咬合关系及口周软组织出现异常情况。
相近组织疾病影响,如鼻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等呼吸系统疾病会使孩子出现张口呼吸,打鼾,继而导致破坏口腔内外软组织的平衡,颌骨变形及牙列变形。
3.其它因素
如在乳牙萌出之前或萌出过程中,若长时间存在平躺喂奶,过度使用安抚奶嘴及奶瓶,可能会造成牙齿及颌骨的负担。
哪些牙颌畸形需要矫正?
1.反牙合:
反牙合俗称“地包天”,即下排牙齿包住上排牙齿,严重影响咀嚼效率及面容美观,导致吃饭,咀嚼功能下降,加重胃肠负担,从而影响身体健康。部分严重反颌可影响发音,其潜在的危害是,可导致后期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2.偏颌:
由于一边的牙齿龋坏、缺失、长期用另外一边吃东西或其他原因,导致双侧脸型不对称。
3.上颌前突:
上颌颌骨发育过度,出现面型不协调,影响面容及发育。
4.下颌后缩:
下巴发育不足,同时下排牙齿排列过窄,限制了上排牙齿的发育。
5.乳牙早失:
乳牙没到替换时间就过早脱落,缺牙的位置因邻牙移位导致部分或全部被占据,以致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而形成牙颌畸形。
6.乳牙滞留:
乳牙到了替换时间仍未脱落退位,出现“双排牙”,导致后继接班的恒牙萌出受阻,出现萌出顺序异常、或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造成牙齿排列及咬合不正。
7.张口呼吸:
引起唇外翻和唇短厚、上腭高拱脸变窄、前突、长面型、下巴后缩及咬合关系异常。
8.多生牙:
口腔内有多余的牙齿,它们占据了正常牙的位置,致使这些正常的牙齿出现错位或萌出障碍。
9.恒牙不萌出或埋伏阻生:
阻生牙是指牙齿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并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儿童期门牙多见。可通过助萌或牵引等方法改善。
10.替牙期严重的牙齿拥挤。
牙颌畸形的治疗方法
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通过在胎儿时期的孕期护理,婴儿时期的正确喂养和睡眠习惯及破除不良习惯,儿童时期饮食习惯的建立,还包括慢性疾病及龋齿等防治,以促进口颌系统的正常发育,预防牙颌畸形的发生。
阻断性治疗
阻断性矫治及早期颌骨生长控制和矫形治疗需要专科医生对孩子进行口内外检查,收集全面的口颌系统资料,进行矫正前数据及病因分析后,才能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并选择适合的矫治器。
早期矫治是口腔治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孩子是否需要进行矫治,何时进行治疗及怎样进行治疗,医生需要综合临床具体情况来进行判定。建议家长们可以定期带孩子在专业机构进行检查,医生们会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与相应的处理意见,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漂亮的牙齿 。
以上是对牙齿矫正的相关介绍,希望对打算做牙齿矫正的朋友有一定的帮助。如果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或关于牙齿矫正的其他问题,可以拨打热线电话:010—8811 9688,北京劲松口腔衷心的祝您口腔健康。
- 上一篇:科普:牙齿矫正时,虎牙可以拔除吗?
- 下一篇:听说“地包天”会遗传?矫正一定...